首页 > 资讯 > 综合 > 正文
2024-04-29 08:24

罗坤、郑浩然丨国际汉语辅助语法教材中语法点的排列与讲解模式研究

丝绸之路

关于作者

罗坤(1986-),甘肃庆阳人,西北师范大学云亭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青年教授。 语言学博士,主要从事汉语语法和国际汉语教育研究。 在《语言研究》、《语言研究文集》、《汉语教学与研究》、《语言与翻译》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目前负责课题一项面上项目。国家社科基金。

郑浩然(1996-),河南洛阳人,西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中国民航学院洛阳分院实习研究员。

丝绸之路

概括

本文对2010年以后出版的14套辅助语法教材中语法点的排列和解释方式进行了考察。调查发现,这14套教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语法项目是词性、成分、句型和句型。行动状态。 从语法点的分级排列来看,初级语法点较多,高级语法点相对较少。 14套教材中,6套适合初级学习者,1套适合准中级学习者,3套适合准中级学习者。 教材适合中级学习者,4套教材适合准高级学习者。 14套教材中的语法点讲解模式可分为三类九种。 基本模式是“讲解+展示+练习”。

关键词

国际汉语; 语法辅助教材; 语法点; 安排; 解释模式

文本

语法点的选择、安排和解释一直是国际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 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材中语法点的分级选择; 二是语法点的排列原则; 三、具体语法点的排列练习; 第四,教材语法点的安排。 解释模式。

上述研究成果直接解决了汉语教材编写过程中的痛点和短板,对国际汉语教材资源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当然,现有成果也存在着注重《发展汉语》、《新实用汉语教材》等通用汉语教材而忽视专业汉语教材等问题; 注重语法点的层次排列而轻视其解释模式。 针对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本文提出“辅助语法教材”的概念,并收集近期出版的此类教材进行相关研究。

所谓辅助语法教材,是指在一般汉语学习之外,用于国际汉语教育中、能够帮助学习者深入学习汉语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专门语法教材。 语法辅助教材应具备以下特点: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有比较系统的语法教学体系,语法点的粒度细,语法点的解释兼顾形式、意义和功能,少用晦涩的理论语法术语。

根据定义和特点描述,我们筛选了2010年以后出版的14套教材进行比较研究(教材详情见表1)。 文章重点回答三个问题:一是14套语法辅助教材在语法点的选择和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第二,这14套教材适合什么水平的汉语学习者? 三、14教材中语法点的讲解模式有何特点?

一、语法辅助教材语法点的安排

由于14套教材中出现的语法点不同,语法知识的粒度不同,为了进行同质比较,本文采用2021年7月1日实施的《国际汉语教育汉语水平标准》以语法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为参考,对比14套教材的语法点安排。

(1)语法点的选取

新大纲语法项目共12类,包括语素、词性、短语、固定格式、句子成分、句型、动作方式、特殊表达、强调方法、提问方法、口语格式、句群等。 。 包括 573 个语法点。 对比新大纲,我们可以发现,14套教材在语法点的选择上有两个特点:

从语法项目的角度来看,所有教材涵盖的语法项目都是词性、句子成分、句子类型和动作状态。 由此可见,上述四类语法项目是汉语语法教学的核心内容。 其余八类语法项目在14套教材中出现的频率依次为:短语(92.9%)、特殊表达(85.7%)、固定格式(78.6%)、强调方式(71.4%)、方法提出问题。 (42.9%)、口语格式(42.9%)、语素(14.3%)、句群(7.1%)。

从不同教材的语法项目覆盖率来看,《句型》、《讲座》和《图解》三套教材覆盖率最高,其次是《指南》、《必读》和《教学》。 覆盖率最低的教材是《大纲》。 具体到语法点数量上,新大纲中有4套教材涵盖了200多个语法点,分别是《教程》、《大纲》、《教学》和《讲座》。 涵盖语法点相对较少的为“Easy”和“Easy”。 能力”。亚语法点数统计如表2所示。

(2)语法点的层次排列

新大纲将573个语法点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每个级别又进一步分为三个级别,共计“三级九级”。 高级以下的七到九级被归为一组,不再进行详细的切片。 14套语法辅助教材各级别语法点数统计如表3所示。

数据显示,14套教材中的语法点以初级为主,高级阶段的语法点比例较低。

(三)基于语法点分层排列的辅助语法教材的适用阶段

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辅助教材至关重要。 14套辅助语法教材中,有的明确规定了适用对象,但有的则没有提供这一信息。 鉴于此,本文利用语法点评分统计结果对教材进行分类,考察14套语法辅助教材相对更适合哪个阶段的学习者。 相关统计结果显示,14套教材可以服务于四个不同层次的汉语学习者。

一、初级阶段:教材中初级语法点数量占69.9%以上,中级语法点和高级语法点数量分别占23.9%和6.2%以下。 本阶段教材共有6套,分别是《指南》、《基础》、《手册》、《语法》、《句型》和《插图》。

二、准中级阶段:教材中初级语法点数量占比69.9%以上,中级语法点数量占比23.9%以上,高级语法点数量占比6.2%以下。 本阶段只有一套《图解》教材,适合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过渡的学习者。

三、中级阶段:教材中初级语法点数量占比小于69.9%,中级语法点数量占比23.9%以上,高级语法点数量占比小于6.2%。 本阶段教材共三套,分别是《简单》、《能力》和《教程》。

四、准高级阶段:教材中初级语法点数量占69.9%以下,中级语法点数量占23.9%以上,高级语法点数量超过6.2%。 本阶段有《大纲》、《必读》、《教学》、《讲授与实践》四套教材,适合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的学习者。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数教材给出的年级定位与本文的统计结果是一致的。 例如,《教程》提到本书是“一本为中级和高级学习者编写的语法教材”。 统计数据也支持了这一定位。 但有些教材的定位与统计结果并不一致。 例如,《简单》定位为初级汉语课程,但统计结果表明,这本教材实际上适合中级汉语学习者。

2、语法辅助教材讲解语法点的句型类型和表达方式。

学术界也进行了一些从教学角度审视语法点教学模式的探索。 例如,崔永华提出了“展示-解释-实践-总结”的模式。 郑彦群和袁平将语法教学环节分为四个部分:I(介绍)、E(解释)、P(练习)、S(总结)。 在教学数据库中,IEPS结构最为突出。 杨德峰的系列论文主要关注教材。 他审阅了34本不同级别的综合教材和36本口语教材,总结出相应的语法讲解模式。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将探讨14套语法辅助教材中语法点的解释模式。

(1)语法点讲解环节

受写作理念、教学目标、适用对象三个因素影响,14套辅助教材的语法点讲解模式不一致。 根据前人对语法教学环节的定义和研究,我们将14套教材中的所有语法讲解环节总结如下:

讲解链接:通过媒体语言的逻辑梳理和对比,对语法知识进行多维讲解。 所有教科书都有此链接。

显示链接:通过展示语法结构、例句、图片等,具体情景地展示语法知识。所有教材都有此链接。

练习环节:通过对错判断、选择、填空、连词造句等练习,巩固语法知识。 大多数教科书都有此链接。

应用环节:通过对话、小组任务、情景演练等具体交际活动,将语法知识实际应用。 只有一些教科书有此链接。

(2)语法点解释模式的类型

通过仔细分析各套教材讲解环节的特点和结构,我们将14套教材中的语法点讲解模式分为三类九种。

1. 扣除

演绎型是指先解释语法点的含义和用法,然后用例子进一步阐明语法点。 具体来说,基于“解释”链接有五种解释模式。

①“讲解+展示”模式

这个模型是从“解释”环节开始的最基本的模型。 即在描述语法知识后,提供例句、情景对话等具体语法事实,帮助学生建立对语法点的理解。 《必读》中使用了这个模型。 例如:

动词“将”

解释:能力,①技能; ②投机; ③ 擅长某事; ④人和动物的自然能力。

示范:例句“孩子会开车,但我不会。”

②“讲解+演示+实践”模式

该模式同样以“讲解”环节为起点,但不同的是,在完成知识讲解和内容展示后,还有一个练习环节。 《语法》、《大纲》、《基础》、《句型》、《手册》等五套语法补充教材均采用该模型。 例如:

“巴”字

解释:介词“把”与其宾语一起作状语的句子称为“把”句。

表现形式:格式为“主语+放置+宾语+in/to/given+地点”。

练习:完成句子问题“你穿上这些衣服。”

③“讲解1+演示+练习+讲解2”模式

该模式是前一模式的深度发展,在练习环节后增加了“讲解”环节。 “讲解2”链接是对相应练习的补充讲解。 这样,整个“教培”过程就显得非常完整了。 “教学”就采用了这种模式。 例如:

数字和近似数字表示

判断语义形式功能分析的方法_语义判断题_语义分析功能判断形式判断

注1:“二”和“两”,“二”和“二”代表同一个数字,都是“2”,但用法不同。 在单个量词前使用“两”。

展示:两把伞,两个人,两瓶酒,两次。

练习:练习二,用“二”或“二”填空,二,一米,十分之一,二十班,一斤,一人,三人,一篇。

注2:说明一下,根据量词中单数“2”前用“二”的规则,“两个人”、“两次”、“两条裤子”、“两件物品”、“三件”或者两个人“都应该用两个”。

④“说明1+显示+说明2”模式

该模型有两个“解释”链接。 “讲解1”是语法知识的初步讲解,“讲解2”是语法知识的补充讲解。 前后两个“解释”环节形成“回溯”模式。 《画报》就采用了这种模式。 例如:

简单趋势补语

注1:可分为两种类型:Ⅰ动词不带宾语,仅简单倾向补语; Ⅱ动词既带有宾语又带有简单倾向补语。

显示:动词+“来”/“去”→表示动作的倾向。

注2:如果动作是朝向说话者,则用“come”; 如果动作方向相反,则使用“go”。

⑤“讲解1+表演+讲解2+练习”模式

与单一模式相比,该模式增加了“练习”环节,形成了完整的讲解过程。 “讲解”环节循序渐进,并配有练习,帮助学习者巩固知识。 本教程应用了这种模式,例如:

程度副词

注1:副词是修饰动词和形容词的词,仅用作状语; 在副词中,程度副词是非常重要且常用的副词。

显示: 示例:“这里的风景很美。” “我现在很困。”

解释2:很难分析“37°C很热;31°C很热/真的很热/啊”。

练习:选择正确答案“房子( )很乱,请尽快清理干净。”

A 非常 B 非常 C 也 D 非常 E 很好。 ”

综合以上分析,在五种演绎模式中,前三类可视为线性“解释”模式,由“解释”环节开始,然后展示或实践,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有一个开始和一个结束。 后两种是循环“解释”模式,从“解释”环节开始,然后演示或练习,对语法知识进行重新解释,让学习者通过重复输入掌握相关知识。 总体来说,“讲解1+展示+练习+讲解2”和“讲解1+展示+讲解2+练习”两种模式结构比较完整,讲解效果也较好。

2. 电感类

归纳范畴的一般特点是“展示”环节先于“解释”环节,根据例子和用法总结语法点。 归纳图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①“展示+讲解+练习”模式

该模型首先呈现语法事实,然后解释语法知识,最后进行练习。 《能力》和《插图》都采用这种模式。 例如:

离合词

显示:例如“第一组,学(语)、吃(面包)、读书(书);第二组,走、死、活、醒”。

说明:第一组是及物动词,后面可以直接加宾语。 第二组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跟宾语。

练习:确定并纠正错误“1. 1947 年 10 月,我父亲与我母亲结婚。”

②“展示+讲解+练习+应用”模式

该模式的特点是在较为完整的“展示+讲解+练习”路径上增加了“应用”环节,对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帮助学习者全面掌握语法点。 本指南遵循这一模式。 例如:

肯定的陈述

显示:“是;+是+名词;我是中学生。”

说明:假设 is、am、are、was 和 were 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翻译为“is”,这是错误的。 汉语形容词本身已有存在的意思。

练习:测试“我是(①非常②是③N/A ④有点)英国人”的多项选择题。

用法:语法说唱“我们俩”。

③“展示+讲解1+应用+练习+讲解2”模式

与以往模型相比,该模型的不同之处在于,将“应用”环节调整在“实践”环节之前,让学习者在“应用”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掌握知识。 第二个“解释”环节起到了补充作用,这个模型在语法解释的过程中颇具创新性。《易》就采用了这个模型。例如:

形容词重叠

显示:例句和插图“这个小女孩,大眼睛,小嘴巴,圆圆的脸,戴着一副大眼镜,真可爱。”

注1:形容词重叠后,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是表达程度的加深,二是有描述作用,也表达爱情的情感色彩。”

用法:课堂活动“将几个人分成一组,每个小组成员使用重叠的单词描述班上某个同学的外貌(眼睛、嘴巴、头发和其他身体部位)并发表评论,并要求其他学生猜他/她是。”

练习:请写出下列形容词的重叠形式。 例如,“快乐”的答案是“快乐”,“1.安静;2.整洁”。

注2:双音节形容词还有不完全重叠形式,如“A in AB”。

通过梳理发现,第一种归纳模式在“展示”环节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具体表现在利用结构、例子、图片来展开讲解过程,深入分析语法。 “解释”和“练习”链接中的结构; 后两种模式的“应用”环节地位较高,虽然是从“展示”环节出发,但更注重结构、功能、意义三维的“应用”,让学习者真正“学”通过使用它”。

3、语感类

周健曾提出“语感培养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拓展输入、记忆背诵来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而提高学生的汉语综合运用能力。 这一思想还体现在语法点的讲解上,体现在通过反复练习创设情境,增加语法知识的输入。 我们将其概括为“练习1+讲解+展示+练习2”的模式。 该模式以“实践”为出发点,让学习者快速进入角色,开始寻找学习目标。 经过“讲解”和“展示”环节,再次通过“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整体上呈现出一条以“实践”为起点,以“实践”为终点的循环路径。 《讲授与实践》就采用了这种模式。 例如:

代词

练习1:从简单的开始,阅读短文,然后选择单词填空“1.我经常阅读那些岩石,并使用相同的步骤阅读它们以走出荒野。(如何)”

解释:要点指导“代词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或副词,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

显示:“我们(包括听者)”的例子“虽然你是外国人,但我们是朋友,所以我的家人会把你当作我们自己的一员。(包括听者)”

练习二:举个例子:“去年,这个大棚里种了3吨黄瓜,一个大棚里种了韭菜,一共卖了4万元。A.其他B.另外C.其他” D、那个”

对比14套教材中语法点的各种讲解模式,演绎模式使用频率较高,其中“讲解+展示+练习”模式最为常用,是基本模式。 同一本语法教材的讲解模式是比较固定的。 一种解释方式是经常使用的,一般情况下不会改变。 这有助于学习者建立稳定的学习习惯。

三、思考与总结

随着国际汉语教育不断发展,汉语教材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据语言中心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国际汉语教育教材数量已达19530本。 与此同时,教材质量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汉语语法辅助教材。 杨德峰曾总结过一些语法教材的“得失”,肯定了其“实用性突出、简洁明了”的优点。 但与英语相比,汉语相关教材建设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英语辅助语法教材种类繁多,读者群体多样化。 《A》(《牛津实用英语语法》)、《in Use》(《英语使用》)和《》(《柯林斯英语语法》)等教材畅销全球,受到英语学习者的认可和欢迎世界各地。 自出版以来,不断重印。 这些教材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本文在分析语法点的排列和讲解模式的基础上,对辅助语法教材资源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在语法点的选择和安排上,要注重语法知识的解构和重组

简单来说,就是语法点的粒度、分割和排列顺序。 例如,史定旭的研究指出,虽然它们都具有“IS”结构,但动词“IS”应与“IS...”句子结构分开解释,以避免学习者母语的负迁移。 《能力》吸收了这一研究成果,在第三讲中解释了“是”,在第十七讲中解释了“是……”句型。 再比如,“把”这句话是一个非常难的语法点,其中包含的语法内容非常多,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部掌握。 这时,分班教学就非常有必要了。 “把”句的基本结构、“把”与愿意动词、否定词的顺序、谓语动词的复杂形式等结构性知识可以在初级阶段讲解。 中级可讲解“把”句的宾语、指称、排斥感、认知动词等语义内容,高级可讲解“把”字处理和状态变化的句子结构。 同一语法点在不同阶段的重复出现,符合李泉倡导的“全覆盖”语法教学理念,兼顾了语法点的难度和学生的认知梯度。

另外,语法点的整体安排体系也要多加思考。 全面不一定好,得体才是“王道”。 比如“”,在语法点的安排上就颇有创新。 它基于复杂句子“我最好的朋友昨天在书店成功阅读了一本有趣的中文语法书”的构建块。 第一部分涉及时间、地点表达、谓语、补足语、定语等句子成分。 、“把”句、被动句等特殊句型,以下各节是句子的时态、体体和情态成分。 整个教材体系严谨,语法点安排灵活。

(2)在语法点讲解方面,​​应适当提高讲解的叙述性和亲切感。

目前语法点的讲解多是第三人称视角的知识叙述,不够生动而且枯燥,容易让读者产生距离感。 为了缩短距离,可以考虑用讲故事或者对话的方式来讲解语法知识。 对此,《语法问答》和《女孩的快速又肮脏的秘诀》(《语法女王:无痛升级学习法》)可供参考。 《语法问答》是朱德熙先生撰写的一本语法理论书籍。 它采用主客对话的形式来讲解语法知识。 对话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语法女王》是一本长期霸占欧美畅销书排行榜的英语语法写作书。 在这本教材中,作者将自己对语法的理解融入到生活叙述中,用平实简单的语言介绍语法知识,写得生动有趣。 以下是书中对虚拟语气语法点的介绍:

虚拟语气的功能是表达愿望、希望或想象等情感,因此所陈述的情况不是事实或真相。 (定义)比如在《如果我是一个有钱人》这首歌中,Tevye 幻想如果自己是一个有钱人,他就能实现各种愿望,但他根本不富有,纯粹只是而已只是幻想,所以在歌名中使用“If I were”是正确的,并且“I were”必须跟在if之后。 因为“如果”这个词,你可以看到你在祈祷或想象。 (示例+解释)

这种解释方法不仅可以让学习者学习语法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辅助语法教材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让学习者将语法知识转化为语法技能,从而促进汉语水平从“正确”走向“得体”。

陆建明先生曾在国际汉语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上指出,“汉语教材在国际汉语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总结国际汉语教材资源建设成果时,郑孟娟还提到,未来要更加重视词典、阅读材料等辅助教材。 本文对14套辅助语法教材的语法点排列和讲解模式进行了考察,希望能为今后辅助语法教材的编写和研究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原文发表于《丝绸之路》2024年第1期

第 135-143 页,参考文献省略)

结尾